衡阳市某运输机械制造厂作业场所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作者:
张夏;宋凤梅;彭媛姣;李静;贺性鹏
期刊:
职业与健康 ,2017年33(4):440-443 ISSN:1004-125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衡阳,421001;[李静; 彭媛姣; 张夏; 贺性鹏; 宋凤梅]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机械制造厂;噪声作业;危害分级
摘要:
目的确定衡阳市某运输机械制造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程度,以及相关的设备布局和噪声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运用定量分级法对噪声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次共对12个岗位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进行了(36次)测量,其中10个岗位作业点的噪声强度符合作业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83.3%。不合格的岗位中砂轮打磨岗位为噪声Ⅰ级(轻度)作业,钻工岗位为噪声Ⅱ级(中度)作业。结论该用人单位噪声危害较重,砂轮打磨及钻工岗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应加强相应岗位作业人员防噪声措施。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对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影响研究
作者:
宋凤梅;李躲;黄波;彭媛姣;张夏;...
期刊:
中国职业医学 ,2016年43(5):531-536 ISSN:2095-261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 衡阳,420001;[张夏; 彭媛姣; 贺性鹏; 宋凤梅; 黄波; 李躲]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铀矿尘;肺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蛋白;羟脯氨酸
摘要:
目的:观察铀矿尘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①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染尘组,分别以终浓度为0、120 mg/L的铀矿尘混悬液处理0、2、4、8、16、24和3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选择最佳染尘时间,分离制备该时间点的2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CM)进行后续实验。②取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铀矿尘组,分别予溶剂对照组和染尘组的CM处理0、6、12、18、24、30、36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 COLⅠ)、III型胶原蛋白( COLⅢ)和羟脯氨酸( HYP)的水平。结果①染尘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TGF-β1水平从染尘后4 h时间点起开始较溶剂对照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 P<0.05);在染尘后4~24 h呈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至染尘后24 h达到峰值。取染尘后24 h时间点的2组细胞上清液作为CM进行后续实验。②相较同时间点对照组,铀矿尘组在经相应CM处理后18~36 h,L929细胞中α-SMA表达水平均上调( P<0.05),在CM处理后12~36 h,L929细胞上清液中COLⅠ、COLⅢ和HYP的水平均升高(P<0.05),且α-SMA表达水平和COLⅢ、HYP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随CM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 P<0.05)。结论铀矿尘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细胞分泌TGF-β1增加,继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上调α-SMA 表达,增加COLⅠ、COLⅢ和HPY合成,可能是铀矿尘致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某水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作者:
彭媛姣;张夏;宋凤梅;贺性鹏
期刊:
职业与健康 ,2015年31(24):3383-3386 ISSN:1004-125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省衡阳市,421001;[张夏; 彭媛姣; 贺性鹏; 宋凤梅]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水泥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
摘要: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分析湖南省某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应用HACCP理论,结合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该水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于2014年12月连续3天进行现场检测,并找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石灰石尘、煤尘、水泥尘、矽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高温及热辐射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3个粉尘检测岗位中7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30.43%;14个噪声检测岗位中有3个超标,超标率为21.43%;5个高温检测岗位中2个岗位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超标;化学毒物检测均达标。结论该水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粉尘、噪声及高温,关键控制岗位是熟料发货、混合材投料、水泥包装、装卸,水泥包装巡检,煤磨巡检,窑头、窑尾、窑中巡检及水泥磨巡检岗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
曾怀才;贺性鹏;贺庆芝;黄炼;单晓云;...
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7):144-145 ISSN:1674-9324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 衡阳,421001;[曾怀才; 单晓云; 黄炼; 宋凤梅; 贺性鹏; 贺庆芝]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摘要:
预防医学专业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研究目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对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预防医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而提出了“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进一步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展望,为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者:
曾怀才;贺庆芝;贺性鹏;黄炼
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15-115 ISSN:1004-850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曾怀才; 黄炼; 贺性鹏; 贺庆芝]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教学模式;《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
摘要: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预防医学的总体教学效果,特别是其实验教学尤其值得关注。从我国目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入手,分析现存的相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根据实验教学的改革目标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办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抗氧化剂对铀矿尘致巨噬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
曹芳;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贺性鹏
期刊:
中国公共卫生 ,2014年30(2):239-241 ISSN:1001-058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潘秀颉] 潘秀颉;[杨陟华] 杨陟华;[曹芳] 曹芳
关键词:
铀矿尘;巨噬细胞;凋亡;抗氧化剂
摘要: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胺酸(NA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露醇4种抗氧化剂对铀矿尘致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及化学/荧光发光仪检测不同浓度铀矿尘处理巨噬细胞后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4种抗氧化剂对铀矿尘致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铀矿尘染毒组巨噬细胞存活率下降,胞内ROS含量上升,GSH 水平下降,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P < 0.05); 抗氧化剂 NAC、CAT、SOD、甘露醇孵育后,与对照组比较,NAC 和甘露醇组巨噬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9.00 ± 0.95)%、(85.87 ± 2.20)%]明显升高,ROS 含量[分别为(3.87 ± 0.41)、(6.47 ± 0.99)]下降,GSH 水平[分别为(22.81 ±2.90)、(21.20 ± 2.85)]升高(P < 0.05)。结论NAC 和甘露醇对铀矿尘致巨噬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明显优于CAT 与SOD。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
李躲;王守凤;宋凤梅;彭媛娇;贺性鹏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年31(6):480-482 ISSN:1001-5914
作者机构:
[李躲; 王守凤; 宋凤梅; 彭媛娇; 贺性鹏]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铀矿尘;HBE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
摘要:
目的探讨铀矿尘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BE细胞,分为对照组、铀矿尘组(12.5、25、50、100、200μg/ml)。细胞染毒12 h后,用MTT法检测HBE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及细胞色素C(CytC)、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半胱天冬酶-9(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当铀矿尘浓度为25~200μg/ml时,HBE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铀矿尘浓度的升高,HBE细胞Bax、Bcl-2、CytC、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铀矿尘对HBE细胞的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新形势下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举措初探
作者:
李乐;龙鼎新;唐双阳;何淑雅;贺性鹏;...
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5(8):765-767 ISSN:1007-6611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医学系,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华大学医学院;[让蔚清; 何淑雅; 唐双阳; 李乐; 龙鼎新; 贺性鹏; 黄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摘要:
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培养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总体上应坚持能力培养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疾病谱变化相适应、整体规划与逐步推进、深挖潜力与合作共赢等基本原则。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相关文件;拓展应急技能培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新型教学团队;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应急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经过改革和实践,应急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
语种:
中文
展开
某汽车制造业冲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作者:
邱劲松;彭言群;贺性鹏
期刊:
职业与健康 ,2013年29(20):2642-2645 ISSN:1004-125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省衡阳市,421001;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摘要: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汽车制造业冲焊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为安监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冲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锰、电焊烟尘、其他粉尘、氮氧化物、臭氧、噪声、紫外线等.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除噪声合格率为47.62%外,其他各种化学和物理性有害因素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但只要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其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是可行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某汽车刹车片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作者:
邱劲松;彭言群;龚禧;曹芳;李躲;...
期刊: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26(6):466-468 ISSN:1002-221X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衡阳,421001;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0
关键词:
汽车刹车片;职业病危害;定量分级
摘要: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运用定量分级法对某汽车刹车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苯酚、甲醛、氰化氢、氨、苯等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外缘磨床、钻孔机为噪声Ⅰ级(轻度)作业,多刀切割机为噪声Ⅱ级(中度)作业。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需加强噪声作业关键岗位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对RAW264.7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
宋凤梅;袁新健;王守凤;李躲;邱劲松;...
期刊:
职业与健康 ,2013年29(1):1-4 ISSN:1004-125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省衡阳市,421001
关键词:
铀矿尘;RAW264.7细胞;细胞毒性;氧化损伤
摘要:
目的 探讨铀矿尘作用于小鼠RAW 264.7细胞一定时间后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120 μg/ml的铀矿尘混悬液作用于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在作用2、4、8、16、24和32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存活率;HE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的改变.结果 铀矿尘作用于RAW264.7细胞2、4、8、16、24、32 h后,可见铀矿尘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染尘32 h后细胞存活率仅有(28.37±3.3)%;铀矿尘在作用于RAW264.7细胞16、24、32 h后,镜下可见梭型或不规则型细胞、多核细胞明显增加,细胞胞质缺失,胞核外露和染色变浅,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铀矿尘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在染尘后24 h达到峰值,分别为(94.05±4.72) U/ml、(68.83±4.34) mmol/L、(5.67±0.29) nmol/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铀矿尘可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的增殖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数量增多.可引起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增高,对RAW264.7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对大鼠肺组织及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一氧化氮水平影响
作者:
袁新健;胡迎春;王守凤;杨丽萍;宋凤梅;...
期刊:
中国职业医学 ,2012年39(2):107-110 ISSN:2095-261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 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 衡阳421001;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2000;[杨丽萍; 王守凤; 贺性鹏; 宋凤梅; 胡迎春; 袁新健]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铀矿尘;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一氧化氮;大鼠
摘要:
目的 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和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与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铀矿尘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质量浓度为20 g/L铀矿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1 ml.每组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1、30及60天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周围血及肺组织.肺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HE染色法;肺组织及血浆中TGF-β1水平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肺组织及血浆中NO水平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 实验观察期内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增生病变;铀矿尘在致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引起肺组织及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增高,且在染尘后第30、60天时其肺组织和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与血浆中TGF-31及NO水平变化存在直线正相关(rTGF=0.887,P<0.05;rNO=0.958,P<0.05).结论 在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其肺组织和血浆中TGF-β1和NO的水平可见明显增高,肺组织与血浆中TGF-β1及NO水平变化存在直线正相关.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致肺纤维化对PⅢNP、LN和TGF-β1影响
作者:
王守凤;胡迎春;袁新健;杨丽萍;宋凤梅;...
期刊:
中国公共卫生 ,2012年28(6):802-804 ISSN:1001-058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湖南衡阳,421001;[杨丽萍; 王守凤; 贺性鹏; 宋凤梅; 胡迎春; 袁新健]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铀矿尘;肺纤维化;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层粘连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
目的 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对血浆中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20 mg/mL粉尘悬液1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处理后第7、14、21、30及60d采取肺组织及外周血,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测定.结果 在染尘后第21、30、60d时,PⅢNP含量为(17.90±1.55)、(19.06±1.62)、(20.09±1.65) ng/mL,LN含量为(81.81±1.32)、(83.64±1.52)、(84.73±2.20)ng/ mL,TGF- β1含量为(34.03±3.21)、(46.65±3.09)、(40.95±3.18)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中PⅢNP和LN含量增高与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铀矿尘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引起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明显增高.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及茶多酚的防护作用
作者:
黄波;贺性鹏;龙颖;邱劲松;黄云;...
期刊: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2年30(4):237-241 ISSN:1000-3436
作者机构:
[黄波; 胡建安]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贺性鹏; 龙颖; 邱劲松; 黄云]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铀矿尘;BEAS-2B细胞;遗传毒性;茶多酚;HPRT基因
摘要:
研究铀矿尘所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以及茶多酚对细胞的防护作用,为铀矿尘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铀矿尘组(高中低剂量组)、茶多酚保护组,采用微核多核实验、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及染色体分析研究铀矿尘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及茶多酚防护作用。BEAS-2B细胞经铀矿尘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彗星细胞数(高剂量组156.75±8.26)、彗星尾长(高剂量组164.48±12.11μm)、尾距(高剂量组109.92±10.53)均显著意义的增加(p<0.05),并有剂量—效应关系;茶多酚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铀矿尘能诱发微核细胞(高剂量组120.25‰)、多核细胞增多(高剂量组74.50‰),茶多酚对微核多核细胞增多有抑制作用(p<0.05)。铀矿尘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引起HPRT基因突变率增加(高剂量组1.092‰),茶多酚能有效地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经染毒后转化细胞可出现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茶多酚对染色体畸变具有抑制作用。铀矿尘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茶多酚对铀矿尘的遗传毒性具有防护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茶多酚对铀矿尘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
黄波;龙颖;罗振华;黄锐;贺性鹏
期刊:
中国公共卫生 ,2011年27(3):284-286 ISSN:1001-0580
作者机构:
[黄波; 龙颖; 罗振华; 黄锐; 贺性鹏]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关键词:
铀矿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氧;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茶多酚
摘要:
目的探讨铀矿尘诱发细胞氧化损伤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介导的酚红氧化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番红花红褪色法测定细胞外液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含量;细胞内H2O2和O2.-分别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和氢化乙锭标记,荧光法测定荧光产物2,7’-二氯荧光黄和溴乙锭荧光强度,多核细胞法体外研究细胞次黄嘌呤磷核糖基转移酶基因(HPRT)突变,自动生化仪测量乳酸脱氢酶。结果 BEAS-2B细胞经铀矿尘染毒后,细胞内和细胞外ROS含量明显增高,高剂量组细胞上清中超氧阴离子为(10.48±0.75)μmol/L,茶多酚保护组为(9.31±0.71)μmol/L;细胞乳酸脱氢酶溢出,HPRT突变率升高,高剂量组细胞突变率为1.092‰,茶多酚保护组为0.925‰,TPS对铀矿尘诱发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铀矿尘可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TPS通过清除活性氧而达到保护作用,可为铀矿尘损伤的防护提供有效措施。
语种:
中文
展开
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I和 Ⅲ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
胡迎春;罗振华;袁新健;杨丽萍;王守凤;...
期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1年29(2):103-107 ISSN:1001-9391
通讯作者:
Hu, Y.C.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李广悦; 王守凤; 杨丽萍; 贺性鹏; 胡迎春; 袁新健; 罗振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铀矿尘;肺纤维化;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摘要:
目的 探讨铀矿尘致大鼠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铀矿尘组大鼠一次性非暴露气管内滴注20 mg/ml的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分别于处理后7、14、21、30及60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N蛋白的表达.结果 铀矿尘致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增生为主.铀矿尘组21、30、60d时Ⅰ型、Ⅲ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N主要见于肺组织内血管、支气管周围、血窦壁以及肺间隔的基底膜,形态上以增粗的线状或丛状分布为主.铀矿尘组21、30、60 d时肺组织中LN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14.89±2.25、22.98±2.29、30.34±2.19)增加,与对照组(9.06±1.21、8.98±0.86、10.04±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铀矿尘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早期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后期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均大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肺组织过程中有LN高表达.
语种:
中文
展开
p53-dependent upregulation of PIG3 transcription by gamma-ray irradi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KAP1 in responding to DNA damage
作者:
Qin Xia;Zhang ShiMeng;Li Bing;Liu XiaoDan;He XingPeng;...
期刊:
科学通报(英文版) ,2011年56(30):3162-3171 ISSN:2095-9273
通讯作者:
Zhou PingKun
作者机构:
[Xu QinZhi; Qin Xia; Liu XiaoDan; Zhang ShiMeng; Zhou PingKun; Shang ZengFu; Li Bing; Zhao ZengQiang] Beijing Inst Radiat Med, Dept Radiat Toxicol & Oncol, Beijing 100850, Peoples R China.;[Zhou PingKun; He XingPeng] Univ S China, Coll Publ Hlth, Hengyang 421000, Peoples R China.;[Ye QiNong] Beijing Inst Biotechnol, Beijing 100850,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Zhou PingKun] B;Beijing Inst Radiat Med, Dept Radiat Toxicol & Oncol, Beijing 100850,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PIG3;KAP1;p53;DNA damage response;inducible expression;large-scale chromatin remodeling
摘要:
PIG3 (p53-inducible gene 3), originally identified as one of a set of genes induced by p53 before the onset of apoptosis, was assumed to contribute to early 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Here, we studi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53 status and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PIG3 by ionizing radiation (IR), and the related clues regarding the involvement of PIG3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IR-induced DNA damage signaling.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nta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53-dependent induction of PIG3 transcription after irradiation, while sequence upstream of PIG3 promoter could maintain the basal level of expression which was not inducible by irradiation. The interaction of PIG3 and the KRAB-ZFP-associated protein 1 (KAP1), a DNA damage response protein, was revealed. PIG3 nucleus foci were formed 15 min after γ-ray irradiation, and which were found to partially colocalize with the phospho-KAP-1 foci as well as γ-H2AX foci. Although the lac operator tagged EGFP based reporter system revealed that PIG3 does not remodel chromatin in large scale in the cells under normal growing condition, it indeed prompted the chromatin relaxation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signaling. All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IG3 is involved in IR-induced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which maybe partially attribute to its interaction with KAP1. KeywordsPIG3–KAP1–p53–DNA damage response–inducible expression–large-scale chromatin remodeling
语种:
英文
展开
Proteomic profiling revealed the functional networks associated with mitotic catastrophe of HepG2 hepatoma cells induced by 6-bromine-5-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作者:
Zhang, Bo;Huang, Bo;Guan, Hua;Zhang, Shi-Meng;Xu, Qin-Zhi;...
期刊: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11年252(3):307-317 ISSN:0041-008X
通讯作者:
Zhou, Ping-Kun
作者机构:
[Xu, Qin-Zhi; Huang, Bo; Guan, Hua; Zhang, Shi-Meng; Wang, Yu; Zhang, Bo; Shang, Zeng-Fu; Liu, Xiao-Dan; Zhou, Ping-Kun] Beijing Inst Radiat Med, Dept Radiat Toxicol & Oncol, Beijing 100850, Peoples R China.;[Huang, Bo; Zhou, Ping-Kun; He, Xing-Peng] Univ S China, Sch Publ Hlth, Hengyang 421001, Hu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Zhou, Ping-Kun] B;Beijing Inst Radiat Med, Dept Radiat Toxicol & Oncol, Beijing 100850,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Cell cycle arrest;DNA damage;Microtubule;Mitotic catastrophe;Spindle assembly;Therapeutic target;Vanillin derivative
摘要:
Mitotic catastrophe, a form of cell death resulting from abnormal mitosis, is a cytotoxic death pathway as well as an appealing mechanistic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ancer drugs. In this study, 6-bromine-5-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was demonstrated to induce DNA double-strand break, multipolar spindles, sustain mitotic arrest and generate multinucleated cells, all of which indicate mitotic catastrophe, i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We used proteomic profiling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underlying mitotic catastrophe. A total of 137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76 upregulated and 61 downregulat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Some of the changed proteins have previously been associated with mitotic catastrophe, such as DNA-PKcs, FoxM1, RCC1, cyclin E, PLK1-pT210, 14-3-3σ and HSP70. Multiple isoforms of 14-3-3, heat-shock proteins and tubulin were upregulated. Analysis of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revealed that the 14-3-3-mediated signaling network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for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The modulated proteins were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macromolecule complex assembly, cell death, cell cycle,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DNA repair, tubulin and cytoskeletal organization.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e overall molecular events and functional signaling networks associated with spindle disruption and mitotic catastrophe.
语种:
英文
展开
某燃煤电厂脱硝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作者:
杨丽萍;贺性鹏;曹贤文
期刊:
实用预防医学 ,2011年18(11):2115-2116 ISSN:1006-311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贺性鹏; 曹贤文]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杨丽萍] 南华大学
关键词:
脱硝;氨气;职业病危害评价
摘要:
目的了解某燃煤发电厂脱硝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系统主要存在SO2、NOX、NH3、CO、CO2、炉灰尘、噪声及高温等,现场检测各种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但是氨灌区等有毒气体处暂无警示宣传牌及应急救治处理预案。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
语种:
中文
展开
光催化降解水中甲基叔丁基醚的研究进展
作者:
眭世闺;秦军;贺性鹏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年27(1):90-92 ISSN:1001-5914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秦军; 贺性鹏; 眭世闺] 南华大学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甲酸叔丁基酯;光催化;纳米TiO2
摘要:
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iary butyl ether,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后,MTBE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由于其降解缓慢,导致水体污染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体中MTBE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消除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技术,特别是UV.Fenton、UV-H_2O_2、UV-O_3、UV-TiO_2及可见光下TiO_2等光催化技术应用于降解水体中MTBE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