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父亲的法律》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华中学术,2016年(03):189-195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朝霞]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父亲的法律》;伦理身份;伦理选择
摘要: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出发,我们发现《父亲的法律》中存在父子和警匪两条伦理线,并呈现了混乱的父子关系、警匪关系以及各自的伦理选择。本文探讨了子辈的"弑父"及父辈的"护犊"等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指出了作者身上所存在的矛盾。小说既肯定了当时社会语境下的"弑父"意愿,又否定了子辈的非道德行为,因此成为一部具有复杂伦理内涵的作品。
语种:
中文
展开
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及研究现状
作者:
胡朝霞;李先进
期刊:
海外英语(下),2015年(14):59-60 ISSN:1009-503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胡朝霞; 李先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摘要: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形式,并成为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该文对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梳理,旨在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帮助。
语种:
中文
展开
镜像理论和伦理学双重视阈下的《海尔格伦的海盗》
作者:
胡朝霞;蒋天平
期刊:
求索,2015年(10):80-84 ISSN:1001-490X
作者机构:
[胡朝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天平]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镜像理论;他者;自我;伦理学;伦理身份
摘要: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的精华之一。该理论强调主体在精神界中自我、本我的建构、发展及走向。拉康认为,自我是建立在主体对他者的想象性认同的基础之上,而想象性认同就是对他者的欲望。从伦理学来看,象征界就是主人公所处的伦理环境,想象界是伦理秩序,想象界中的想象秩序是个体对伦理身份的选择,对他者伦理身份的认同所导致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困境。这种冲突和困境也将造成主体精神分裂。从象征界走向现实界、从伦理秩序走向伦理虚无的过程,是多重伦理观冲突并导致主体破碎的原因。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内外MOOC教学研究综述
作者:
胡朝霞;李先进
期刊: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年(06):140-141 ISSN:1009-860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胡朝霞; 李先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慕课;课程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
MOOC(慕课)的教学研究始于2014年.本文从三个不同视角梳理了国内MOOC(慕课)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国外研究现状也进行了整理,旨在通过研究现状的了解,进一步推动慕课对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以比较文学为例
作者:
胡朝霞;邹建军
期刊: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1(2):89-91 ISSN:1673-947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胡朝霞] 南华大学;[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培养;选题;比较文学
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博士论文的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反思,能促进博士生对研究问题的转换与拓宽,使其研究更加深入.这对未来博生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语种:
中文
展开
伦理景观的重现及其审美意义建构——易卜生长诗《泰尔耶·维根》的艺术特质
作者:
胡朝霞;邹建军
期刊:
华中学术,2014年9(01):159-17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0;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胡朝霞] 南华大学;[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伦理景观;伦理思想;审美意义;艺术特质
摘要:
易卜生长诗《泰尔耶·维根》具有深厚的伦理品质与道德意义,它以善与恶的共存与冲突为主体,让主人公们以自我忏悔的方式得到救赎,表现了生命的自由与约束相统一的伦理思想.长诗以丰富多彩的伦理景观呈现为主体,表现了泰尔耶·维根所拥有的丰富博大的人生情怀,从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理想.诸多伦理景观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在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上达到了很高境界,体现了伦理探索与艺术创造相统一的特质.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第二章有感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3):19-2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本土文学;新林;一本;梅新;理论构想;体系建构;历代文学;林教授
摘要:
梅新林教授著《中国文学地理学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本厚至1038页、字数达80万的大书,在笔者所见过的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著作中,也许是最为厚重者之一了.全书由导论(选题宗旨、学术回顾、理论构想、体系建构、研究方法)、本土文学的地理变迁、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城市轴心与文学地理、文人流向与文学地理、文学地理的区系轮动等五章构成,还有一个专列的图表目录,图表达到了80幅以上,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小说中消费社会的他者
作者:
胡朝霞;蒋天平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14年(08):35-37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胡朝霞; 蒋天平] 南华大学;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小说;消费社会;个人主义;精神分裂
摘要: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社会面临集权政治、民主运动和社会道德滑坡三大问题。作者们虚构了传统知识分子、慈善富人、仇视上帝的宗教狂人和坚守信仰的犹太傻子等来刺破美国梦。疯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邪恶属性,另一方面又高于理性,是道德救赎的隐喻。疯狂的两重含义皆指出个人主义横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精神分裂之间的必然联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阿罗史密斯》中的地理空间和帝国意识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30(3):14-18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阿罗史密斯;文学地理学;空间理论;帝国意识
摘要:
刘易斯《阿罗史密斯》被认为是通过塑造一个正直、勤奋、献身科学的医生形象,辛辣讽刺了当时美国医学界的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腐败现象,深刻揭露政府官员的弄虚作假、玩弄权势的丑恶行径。本文采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空间理论,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解读作家身上浓厚的帝国意识及其根源。
语种:
中文
展开
泰尔耶·维根伦理身份问题探讨
作者:
胡朝霞;邹建军
期刊: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29(2):2-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衡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胡朝霞] 南华大学;[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泰尔耶·维根》;伦理身份;失而复得;人文理想
摘要:
在易卜生长诗《泰尔耶·维根》中,老水手泰尔耶·维根的人生历程有一个从最初的幸福快乐到后来的失语,从一度精神抑郁到心灵获得救赎、重新焕发出活力的过程,其伦理身份从“人子”、“人父”、“入夫”有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长诗里泰尔耶·维根伦理身份发生的一系列转化,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幸福伦理问题对挪威民族的历史命运与国家关系的探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乌托邦式人文理想的渴望和追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台港文学研究的出新和诠释权的“争夺”——古远清教授访谈录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3):1-6
作者机构:
[胡朝霞] 华中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新文学史;台湾文学研究;台港文学研究;新诗史;台湾文坛;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文学;香港学者;海峡两岸;当代
摘要:
<正>古远清(1941—),广东梅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台港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在海内外出版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当代台港文学概论》、《庭外"审判"余秋雨》等专著。
语种:
中文
展开
现代疯癫的演化:问题与反思——以20世纪中期美国小说为例
作者:
蒋天平;胡朝霞
期刊:
外语教学,2013年34(3):81-84 ISSN:1000-5544
作者机构:
[蒋天平; 胡朝霞]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美国小说;疯癫;审美现代性;知识分子
摘要:
20世纪以来非理性思潮渗透进美国文化、文学中,取代理性对西方文化、文明发展的引导功能。尤其在20世纪中期,两种思潮激烈交锋,美国文学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文学形象。本文通过对疯癫形象的解读,发现现代疯癫是对古典时代疯癫的嬗变以及颠覆,并呈现出其鲜明特征。在其背后折射出创作者对美国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启蒙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对美国社会的批评一方面凸显出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误读。
语种:
中文
展开
徐述红《雪夜的隐喻》的审美视点
作者:
邹建军;胡朝霞
期刊:
文学教育(中),2013年(02):83-85 ISSN:1672-3996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外国文学研究》;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徐述红;《雪夜的隐喻》;审美
摘要:
土家族女诗人徐述红诗集《雪夜的隐喻》是一部精心之作,以一年四季命名四辑,分别是“春”、“夏”、“秋”、“冬”,并且都有精到的概括:“春之卷”:精神原点;“夏之卷”:困局与突围;“秋之卷”:独自叩门;“冬之卷”:雪夜的隐喻.以此而论,就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作品面世是何等的讲究.诗人将诗当成一种审美的艺术,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的感染与美的扩展.
语种:
中文
展开
《海尔格伦的海盗》中的三条伦理线
作者:
胡朝霞;魏薇
期刊:
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1):95-98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海尔格伦的海盗》;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线;伦理选择
摘要:
《海尔格伦的海盗》通过故事中隐含的三条伦理线,生动地刻画了伊尔棣斯、西古尔德和厄努尔夫等充满进取精神的古代北欧海盗形象。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形象唤醒现实生活中胆小软弱、自私势利的当代挪威人的民族意识,激励挪威人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走向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语种:
中文
展开
扭曲的历史——话语视角中的《往年纪事》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4):114-117 ISSN:1673-075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往年纪事》;话语;意识形态
摘要:
《往年纪事》是俄罗斯最早的史书之一。它记录了罗斯的起源和国家的建立。以往的评论往往只涉及它的历史作用和它的文学性,而如果从福科的话语理论的角度,从民族的、宗教的和性别三个方面分析作者编撰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话语意识形态,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历史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由受说者的意识形态所影响和决定的。
语种:
中文
展开
《尤利西斯》译文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作者:
魏薇;胡朝霞
期刊:
北方文学(下旬),2011年(9):59-60 ISSN:0476-031X
作者机构:
[魏薇; 胡朝霞]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尤利西斯;翻译意图;语言风格;翻译方法
摘要:
1994年中国文坛和译界幸甚,有幸见到萧乾、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本文选取部分选段,从翻译意图、语言风格、翻译方法三个方面赏析该译本。
语种:
中文
展开
英语歧义的修辞效果研究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119-120 ISSN:1005-467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歧义;解歧;双关
摘要:
歧义通常被视为日常交际中的一大忌,然而在日常交际中,歧义并不总是坏事。有时说话者故意为之,以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歧义现象主要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我们在理解了歧义现象的同时也要学会相应的解歧方法。所以只要能恰当的使用歧义句(主要是利用双关)就可以达到极好的修辞效果。
语种:
中文
展开
小品语言“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语用学阐释
作者:
胡朝霞
期刊:
语文学刊(教育版),2010年(23):34-36 ISSN:1672-861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小品语言;花园路径现象;认知语用
摘要:
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小品的语言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其语言产生的幽默是由于会谈双方对相互的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听话人在幽默话语的解读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花园路径现象"."花园路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听话人对幽默经过语用推理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由此,我们可以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小品语言产生的"花园路径现象" 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满意的解释.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模因学视角看异化与归化的统一
作者:
胡朝霞;贺继联
期刊: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7(3):67-69 ISSN:1008-8717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贺继联] 湘潭大学;[胡朝霞]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模因学;归化;异化
摘要:
归化和异化一直被看作两种互不相容的翻译策略。经过多年论战,人们却发现:这两种所谓的"互不相容"的翻译策略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从模因学视角看来,归化与异化的区别只是翻译过程中,原文模因成分进入译文的量的不同而已。在实践中,历史因素、翻译目的、文本体裁以及主流诗学等因素都制约着作者意图的体现,从这种意义而言,归化与异化表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语种:
中文
展开
“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读后
作者:
蒋天平;胡朝霞
期刊: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34(7):36-39 ISSN:1002-235X
作者机构:
[胡朝霞; 蒋天平]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现代性批判;“现代”;周宪;“现代性”;现代性理论;现代性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知识考古学
摘要: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中国学界的热点之一,它的兴起显然与当下中国坚定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理论旅行”的“现代性”话语似乎又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作知识考古学的清理。 周宪先生是近年来现代性理论的积极译介者和研究专家.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更是“成一家之言”,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本期围绕周著,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对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新思想资源的开启》则“深描”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脉络和时代语境。周宪先生针对两文,专门发来《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美学问题》作出回应,并对自己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关学走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 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并引发读者诸君的理论热情。当然,更希望有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讨论。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