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酸复合海藻酸钠微球富集U(Ⅵ)的性能
作者:
刘清;黄健滨;李伟凡;招国栋;杨景景
期刊:
工业水处理 ,2025年45(01):58-65 ISSN:1005-829X
作者机构:
[李伟凡]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招国栋]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刘清; 黄健滨; 杨景景]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wdkj&>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单宁酸;海藻酸钠;吸附;放射性核素;铀
摘要:
随着核能的大力发展,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基吸附剂对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混合交联法制备一种新型单宁酸复合海藻酸钠(TA/SA)微球,考察了TA和SA质量比、溶液pH、U(Ⅵ)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TA/SA吸附U(Ⅵ)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探讨了TA/SA微球对U(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TA和SA的最佳质量比为1∶2,pH对TA/SA微球吸附U(Ⅵ)效果的影响较小。在U(Ⅵ)质量浓度为50 mg/L,TA/SA微球投加量为0.1 g/L,溶液pH=4,温度为323 K,吸附时间为2 h时,TA/SA微球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为263.42 mg/g。TA/SA微球对U(Ⅵ)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TA/SA微球对U(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且反应可分为表面吸附、中孔内扩散和微孔内扩散3个阶段。TA/SA表面呈不规则沟壑状,内部是大量开孔的三维网状结构,还原反应在TA/SA微球对U(Ⅵ)的吸附中起主导作用。
语种:
中文
展开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banana fusarium wilt resistant strains and their inhibitory and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促生效果]
作者:
李锦;谭德东;邱济平;杨昌胜;许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年45(2):256-265 ISSN:1001-411X
作者机构:
[李锦; 邱济平; 杨昌胜; 许刚; 谭志远]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谭德东]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拮抗因子;生防功能;促生效果
摘要:
【目的】筛选和鉴定从威廉斯香蕉抗枯萎病株系根、球茎及假茎分离得到的可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内生菌,研究其抑菌促生效果。【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展开更多 【目的】筛选和鉴定从威廉斯香蕉抗枯萎病株系根、球茎及假茎分离得到的可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内生菌,研究其抑菌促生效果。【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各菌株的抑菌能力,探究拮抗菌分泌抑菌相关活性物质的种类;采用盆栽试验对香蕉抗枯萎病株系内生菌进行生防功能和促生功能的分析,筛选出生防性能优良且兼具促生效果的内生菌,并在大田试验中验证。【结果】分离获得13株代表菌株,其中8株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Foc 1)具有抑菌活性,7株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 4)具有抑菌活性;综合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中代表菌株的防治效果及促生能力,筛选出贝莱斯芽孢杆菌XG1028、变栖克雷伯氏菌XQJ0301和暹罗芽孢杆菌XG0103共3株具备高抑菌活性以及促生能力的生防菌株。【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3株菌株丰富了抗香蕉枯萎病微生物种质资源,为防治香蕉枯萎病寻找安全、环保的新型生物防治剂提供参考。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维电场强化博落回修复铀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作者:
刘骞;曾祥宇;丁德馨;马建洪#Liu Qian;Zeng Xiangyu;...
期刊:
黄金 ,2024年45(8):112-116 ISSN:1001-1277
作者机构:
[曾祥宇; Ma Jianhong; 刘骞; 丁德馨]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曾祥宇; Ma Jianhong; 刘骞; 丁德馨] 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关键词:
三维电场;植物修复;博落回;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三维电场对博落回修复铀污染土壤性能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二维电场相比,三维电场与博落回耦合可使博落回地上和地下部分铀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7.14%和43.3%,干生物量分别提高40.4%和37.6%,土壤中可交换态铀石比提高10百分点,改变了博落回体内铀的亚细胞分布,增加了铀在博落回体内的积累,促进铀向博落回细胞器内转移,其中茎部铀的转移更为明显.三维电场可进一步强化博落回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强化植物修复方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灰狼算法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研究
作者:
胡学敏;曾晟;宋良灵
期刊:
黄金 ,2024年45(1):12-16 ISSN:1001-1277
作者机构:
[胡学敏]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胡学敏]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宋良灵; 曾晟]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露天开采;爆破振动;速度预测;随机森林算法;灰狼算法
摘要:
为改善露天矿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峰值质点速度在采用传统经验公式和单一仿生算法时预测精度不够的问题,引入灰狼算法(GWO)优化了随机森林算法(RF)中决策树的棵数和层数2个超参数,成功构建了基于灰狼算法改进的GWO-RF爆破振...展开更多 为改善露天矿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峰值质点速度在采用传统经验公式和单一仿生算法时预测精度不够的问题,引入灰狼算法(GWO)优化了随机森林算法(RF)中决策树的棵数和层数2个超参数,成功构建了基于灰狼算法改进的GWO-RF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模型。结合某爆破工程69组爆破监测数据,以爆心距、最大段药量、总装药量、微差时间、炮孔数、孔距、孔深及排距为输入参数,运用GWO-RF预测模型和RF模型进行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对比。结果表明:GWO-RF组合算法能够考虑更多符合实际的爆破振动速度影响因素,GWO-RF组合算法误差率比RF算法提高了37.83百分点;GWO-RF组合算法的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精度达到97.72%。说明GWO成功优化了RF中决策树的2个超参数,也证明GWO-RF组合算法能很好进行露天矿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荷叶活性炭吸附铍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作者:
赵旭;雷治武;孙一格;王清良;胡鄂明;...
期刊:
金属矿山 ,2024年(05):304-310 ISSN:1001-125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雷治武]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雷治武]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赵旭; 胡鄂明; 王清良; 王红强; 吕俊文]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铍;吸附效果;荷叶活性炭;模型拟合
摘要:
含铍废水有重大环境危害,为了找到低成本且有效的解决办法,采用水热预处理方式制备了荷叶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含Be(Ⅱ)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荷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优异,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铍.最后,结合SEM、FTIR和XRD表征手段,探讨了荷叶活性炭对铍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3.0、铍初始浓度 10 mg/L、荷叶活性炭投加量为 3 g/L、吸附温度为 25℃、吸附平衡时间 30 min的条件下,荷叶活性炭对铍的最佳吸附效率为99%;荷叶活性炭对铍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荷叶活性炭的Langmuir单层吸附量为 30.26 mg/g.荷叶活性炭对铍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吸附及颗粒内扩散.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可知,在吸附过程中,铍与荷叶活性炭上的羟基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铍沉淀.本研究为水相铍污染的可持续修复绿色材料开发作出了贡献.
语种:
中文
展开
Ba0.5Sr0.5FeO3-δ处理含铀废水的效能与机理
作者:
李豫宁;史克油;谢宇鹏;于守富;章求才
期刊:
化学工程 ,2024年52(03):35-40 ISSN:1005-9954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谢宇鹏; 李豫宁; 于守富; 史克油; 章求才]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含铀废水;钙钛矿;吸附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BSF(Ba0.5Sr0.5FeO3-δ)钙钛矿材料,研究BSF对含铀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BSF的投加量为0.8 g/L、含铀废水的初始pH=5、反应时间为15 min时,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含铀废水的处理效率可达97.38%。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分析研究表明,BSF吸附U(Ⅵ)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但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BSF对U(Ⅵ)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可达181.83 mg/g。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BSF具有丰富的孔径结构,铀离子主要吸附在其表面孔径结构内。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BSF在去除U(Ⅵ)的过程中Fe2+可以将部分U(Ⅵ)转化为U(Ⅳ)。对比其他吸附材料,BSF是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去除U(Ⅵ)的吸附材料。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量氘氩/氖混合气体注入对托卡马克逃逸电流抑制的数值研究
作者:
韩真哲;郑平卫#HAN Zhenzhe;ZHENG Pingwei
期刊:
核技术 ,2024年47(8):98-106 ISSN:0253-3219
作者机构:
[ZHENG Pingwei] 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衡阳 421001;[ZHENG Pingwei] 南华大学 核能与核安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衡阳 421001;[韩真哲]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逃逸电流;大量混合气体注入;氘氩/氖混合气体
摘要: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会产生逃逸电流,如不进行抑制,其携带的巨大能量将对设备造成严重破坏.本文使用DREAM程序中的流体模型,基于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托卡马克装置大等离子体电流放电条件,研究注入氘氩/氖混合气体对破裂逃逸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注入氘氩/氖混合气体可以抑制最终形成的平台逃逸电流.在讨论的破裂前等离子体电流Ip范围内,最优条件下氩/氖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应在0.50%~0.70%,氘的注入量应在1020~1021 m-3.在这个范围外,氘氩/氖混合气体注入对逃逸电流的抑制效果都会减弱,甚至会增大逃逸电流.破裂前等离子体电流Ip是影响逃逸电流的关键因素.Ip越大,形成的逃逸电流越大,也需要注入更多的混合气体.在Ip高达10 MA的聚变堆级托卡马克装置上,注入混合气体的密度需要达到1022 m-3,这是目前大量气体注入(Massive Gas Injection,MGI)技术所不能达到的,通过散裂弹丸注入氘氩/氖混合物将是更加可行的方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软注意力GRU模型的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作者:
淳思琦;冯欢;张安妮;赵鹏程
期刊:
核技术 ,2024年47(1):124-132 ISSN:0253-321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 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衡阳 421001;[张安妮] 南华大学 计算机/软件学院 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 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衡阳 421001;[冯欢; 赵鹏程; 淳思琦]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门控循环单元;软注意力;快堆;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
摘要:
反应堆在各种工况下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性。质量流量和温度作为堆芯热工水力的重要参数,二者常被建模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旨在解决瞬时条件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连续预测的精度问题,检验基于注...展开更多 反应堆在各种工况下堆芯瞬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性。质量流量和温度作为堆芯热工水力的重要参数,二者常被建模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研究旨在解决瞬时条件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连续预测的精度问题,检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在核心参数预测中的可行性。本文采用1/2中国实验快堆(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CEFR)为研究对象,使用快堆子通道程序SUBCHANFLOW生成瞬态堆芯热工水力参数的时间序列,采用基于软注意力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模型预测堆芯的质量流量和温度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相较于自适应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本文使用的软注意力的GRU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更好,温度在步长为3的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0.5%,在15 s内预测效果较好;质量流量在步长为10的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5%,且在后续12 s内预测效果较好。本文构建的模型不仅在连续预测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捕捉到动态时间序列中的趋势特点,这对维护反应堆安全,有效防止核电厂事故有极大的用处。基于软注意力的GRU模型能在瞬态反应堆工况下提供一段时间的连续预测,在工程应用中和提高反应堆安全性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STPP-nZVI修复铀污染地下水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作者:
贺桂成;崔佳欣;张辉;张沈平
期刊:
铀矿冶 ,2024年43(3):74-85 ISSN:1000-8063
作者机构:
[贺桂成; 张沈平; 张辉; 崔佳欣]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三聚磷酸钠;铀;地下水;地下水修复
摘要:
铀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化学毒性和放射性毒性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对铀矿山地下水中铀的高效修复仍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采用三聚磷酸钠对纳米零价铁改性,成功制备了三聚磷酸钠改性纳米零价铁(STP...展开更多 铀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化学毒性和放射性毒性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对铀矿山地下水中铀的高效修复仍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采用三聚磷酸钠对纳米零价铁改性,成功制备了三聚磷酸钠改性纳米零价铁(STPP-nZVI),研究了溶液pH、STPP-nZVI用量、温度、时间、U(Ⅵ)浓度和干扰离子对STPP-nZVI修复地下水中U(Ⅵ)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Mapping和XPS探讨了STPP-nZVI修复铀污染地下水的机理。结果表明,STPP-nZVI适合处理弱酸性和碱性铀污染地下水,在pH=5.0时,STPP-nZVI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达102.72 mg/g,对U(Ⅵ)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STPP-nZVI对铀的去除主要归功于吸附和还原作用。STPP-nZVI材料对于处理弱酸性和碱性铀污染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贵州某酸性矿井涌水的生物氧化治理中试试验
作者:
胡文杰;郑博渊;胡鹏飞;唐韶泽;雷治武;...
期刊: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年57(01):244-252 ISSN:2096-3246
作者机构:
[王清良; 胡文杰; 胡芳; 胡鹏飞; 王红强; 雷治武; 胡鄂明; 唐韶泽; 郑博渊]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生物氧化治理;资源化利用
摘要:
酸性矿井涌水( Acid mine drainage,AMD) 酸性强、重金属含量高,其妥善处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然而,目前生物法处理AMD在实际应用和资源化利用方向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针对这一现状,本项目提出了一种细菌氧化-pH分段沉淀-循环沉淀工艺处理AMD的新技术,在贵州污染源地构建中试装置并进行了半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酸性矿井涌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铁和铝。温度是生物反应器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反应温度25 ℃相对于10 ℃时氧化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结合运行成本和处理效率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曝气量为16 Nm3·h-1、中和pH=5;中试系统对Fe2+和Al2+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对Fe2+的氧化速率高达410 g·h-1。经微生物分类测序表明,变形菌门在各个时期的门水平中都保持绝对优势,属水平上的铁氧化细菌是生物反应器内的最终优势菌群。经pH分段-循环沉淀8次后,沉淀渣中铁品位最高可达41.15%,有望作为肥料、水泥、絮凝剂等原材料。本文证实以氧化菌群为核心高效处理AMD的可行性,同时对各种中试试验参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可为将来AMD生物治理的规模化工业应用提供更可信的依据和参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优化的DV-Hop定位算法
作者:
余修武;穆静;刘永
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52(03):149-155 ISSN:1671-451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刘永; 余修武; 穆静]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模拟退火法改进的dv-hop定位优化算法(DGSA).首先引入跳数调整因子对节点间跳数信息进行修正,利用共线度去除会产生较大误差的信标节点,再用加权处理方式优化平均跳距,降低了 dv-hop算法因本身局限性产生的定位误差;其次将局部搜索能力优良的模拟退火算法引入遗传算法中进行寻优,使算法的寻优效率和定位精度得以提升.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下,DGSA算法相较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有更好的搜索效率,定位结果也更加准确.
语种:
中文
展开
核电事业发展中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探讨
作者:
杨月平;王萍
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5(2):1-6 ISSN:1673-075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杨月平; 王萍]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铀资源;核电;对外依存度
摘要:
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铀资源进口量占本国铀资源需求量的比重。随着核电事业发展,且国内铀矿资源自然禀赋不佳,铀生产难以满足自身需求,铀资源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到83.3%。这一情况说明,我国对国外铀的依赖程度越来...展开更多 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铀资源进口量占本国铀资源需求量的比重。随着核电事业发展,且国内铀矿资源自然禀赋不佳,铀生产难以满足自身需求,铀资源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到83.3%。这一情况说明,我国对国外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受国际铀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越来越大。对此,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反应过度,而应该理性看待,既加大国内铀矿勘探开发投入力度,也保证国外铀产品持续稳定供应,通过加大国内铀生产、推进海外铀勘探开发、开展国际铀贸易、增加铀储备等多措并举,以保障核电事业发展中我国铀资源的长期供应安全。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工程建设项目网格化安全管控体系研究
作者:
代鑫涛;叶勇军;李召磊
期刊:
建筑经济 ,2024年45(S01):175-179 ISSN:1002-851X
作者机构:
[代鑫涛; 李召磊] 深圳光明深高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叶勇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工程建设;业主方责任;灰色关联模型;网格化管理;安全管理体系
摘要: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完善业主方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基于近10年深圳市及深圳市内某企业工程建设涉业主方责任的事故分析,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导致业主方责任的关键致因因素,进而构建以网格化管控手段为核心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展开更多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完善业主方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基于近10年深圳市及深圳市内某企业工程建设涉业主方责任的事故分析,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导致业主方责任的关键致因因素,进而构建以网格化管控手段为核心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控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在国内某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场站建设中,结果表明该体系以网格化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能,有利于及时调整现场工作偏差,可提升业主方安全生产履职能力,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铀矿资源勘查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
韩世礼;肖健;柳位
期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4年40(03):555-564 ISSN:1672-0636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稀有金属矿产开发与废物地质处置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机器学习;放射性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成矿预测;联合反演
摘要:
机器学习有自动性、高准确性、可扩展性等优势,适用于大数据处理和自适应任务。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运用,可大幅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地球物理向智能化解译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常用先进方法...展开更多 机器学习有自动性、高准确性、可扩展性等优势,适用于大数据处理和自适应任务。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运用,可大幅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地球物理向智能化解译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常用先进方法,如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特点。其次介绍了放射性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成矿预测和联合反演的基本原理,同时对前人在机器学习应用到这4方面地球物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机器学习在这4个领域中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能够取得更加全面、精准和高效的成果,同时也能推动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酸法制粒堆浸中黏结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冯广宇;史文革;蔡萍莉;李乾
期刊:
现代矿业 . ,2024年40(09):36-39 ISSN:1674-6082
作者机构:
[冯广宇; 史文革; 李乾]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蔡萍莉]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酸法制粒;堆浸;黏结剂;浸出率
摘要:
为了将酸法制粒技术应用在矿物堆浸中,根据矿物酸法制粒中黏结剂的不同性质,探讨了多种黏结剂在酸法制粒过程中的适用条件,并列举了4种简便且有效的黏结剂添加效果检测方法,用于评估黏结剂的制粒效果。未来,符合制粒要求、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新型黏结剂的研发,是黏结剂研究的重点方向,亦是酸法制粒技术能否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关键。
语种:
中文
展开
背景地下水作用下铀在砂岩铀矿微界面上的扩散模式
作者:
杨迎春;丁洋;周函;丁德馨;姜瑭
期刊: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76(1):107-113 ISSN:1671-417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 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1;[丁洋; 姜瑭; 丁德馨; 杨迎春; 周函]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酸法地浸;铀污染地下水;自然修复;微界面;膜扩散;颗粒内扩散
摘要:
上游背景地下水流入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中时产生了稀释和冲洗作用。为探究背景地下水作用下酸法地浸退役采区地下水中铀在水岩微界面上的扩散模式和控制机理,开展了静态稀释实验和动态冲洗实验。静态稀释实验结果显示,背景地下水...展开更多 上游背景地下水流入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中时产生了稀释和冲洗作用。为探究背景地下水作用下酸法地浸退役采区地下水中铀在水岩微界面上的扩散模式和控制机理,开展了静态稀释实验和动态冲洗实验。静态稀释实验结果显示,背景地下水与污染地下水比例为50∶1时,1440 min内铀浓度降到背景值60μg/L以下;初期阶段(0~20 min),反应速率主要受膜扩散控制;中期阶段(20~150 min),反应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后期阶段(150~600 min),反应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动态冲洗实验结果表明,用25个孔隙体积的背景地下水,10 d内铀浓度降至50μg/L;初期阶段(0~4 d),反应速率主要受膜扩散控制;中期阶段(4~7 d),反应速率同时受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控制;后期阶段(7~10 d),反应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上游背景地下水流入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中后铀的扩散和迁移规律,为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自然净化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砂岩铀矿孔隙尺度铀污染微生物修复过程模拟
作者:
扶海鹰;连檬;张辉;马建洪;贺桂成
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4年41(01):171-178 ISSN:1673-3363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连檬; 马建洪; 贺桂成; 扶海鹰; 张辉]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地浸采铀;铀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数值模拟
摘要:
地浸开采砂岩铀矿造成的地下水铀污染通常可采用微生物原位还原固定的方法进行修复。关于铀污染微生物修复的试验研究较多,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孔隙尺度建模的研究则较少。针对砂岩铀矿中铀污染微生物原位固定修复模拟,建立多孔介质孔隙尺度模拟的二维概念模型;通过注液孔将功能微生物和碳源注入多孔介质中,微生物在碳源刺激下生长繁殖,其生长代谢过程可将溶液中的U(Ⅵ)还原成U(Ⅳ)而固定,同时考虑地下水中溶解O2和NO3-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对U(Ⅳ)的再氧化作用;建立以上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方法实现模型的耦合模拟;模拟研究多孔介质渗透率和迂曲度、注液速度、微生物浓度等因素对铀污染迁移范围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模拟砂岩铀矿孔隙尺度中铀污染微生物修复及再氧化释放过程,增大渗透率、注液速度及微生物浓度可以加快铀污染修复,而地下水中溶解的O2和NO3-会影响修复效果的长期有效性。研究可为发展地浸采铀退役治理过程中铀污染微生物修复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提供参考,并可提供一种新方法来评估和预测微生物修复技术对地下水铀污染的有效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机器学习的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研究
作者:
张焕宝;贺海洋;杨仕教;李亚林;毕文军;...
期刊:
地学前缘 ,2024年31(04):417-428 ISSN:1005-2321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张焕宝; 杜青; 郭钦鹏; 贺海洋; 韩世礼; 杨仕教]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毕文军]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主、微量元素;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
摘要:
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和金属成矿意义,其构造背景的准确识别为探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埃达克质岩源区、热源和岩浆产生机制的多样性,传统低维度地球化学手段在识别构造背景时存在局限性.随着地学数据的指数增长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因此,本文将机器学习与地质大数据相结合,构建高精度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模型和可视化图解.文中收集了1 075条全球埃达克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和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等无监督学习方法进行高维数据降维,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K近邻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据训练,得出准确率为98.5%的高斯核支持向量机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器,并提出Ba-Sr/Nd图解,为汇聚板块边缘、板内火山活动和太古宙克拉通(包括绿岩带)3种构造背景判别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将拓展机器学习在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研究中的应用,为构造-岩浆作用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创新实践分析——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考察
作者:
曾志伟;覃颖玲
期刊:
行政与法 ,2024年AMI(1):119-128 ISSN:1007-8207
作者机构:
[曾志伟] 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覃颖玲; 曾志伟] 南华大学;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实践价值
摘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关键。基层社会需求、矛盾治理短板、国家制度供给共同驱动着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创新实践的探索,由此应运而生的四川“诉源治理”、浙江“矛调中心”、陕西“两说一联”成为创新...展开更多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关键。基层社会需求、矛盾治理短板、国家制度供给共同驱动着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创新实践的探索,由此应运而生的四川“诉源治理”、浙江“矛调中心”、陕西“两说一联”成为创新实践典范,并在提升矛盾化解质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树立品牌经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这三个中国本土案例的考察,发现中国基层经验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敏捷治理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的内涵,在实践上还提供了可供借鉴与推广的经验范本:“诉源治理”构建追本溯源与未然防范的感知机制、“矛调中心”搭建部门集成与功能协作的灵活机制、“两说一联”创建集体动员与主体协同的回应机制,整体性视角下的三项机制融合,均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带来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
柴欣欣;商亚东;秦晓坤
期刊:
物联网技术 ,2024年14(2):66-68 ISSN:2095-1302
作者机构:
[柴欣欣] 南华大学 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商亚东; 秦晓坤] 南华大学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家居;传感器技术;STM32单片机;机智云平台;无线通信
摘要: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凭借智能、安全、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便利生活的一大支撑。本文基于物联网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系统,设计了具有室内环境数据信息采集、数...展开更多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凭借智能、安全、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便利生活的一大支撑。本文基于物联网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系统,设计了具有室内环境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回传并分析、远程操控、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统模型。该智能家居系统模型成本低、安全性高、效率高,设计简单且人性化。研究的智能家居系统模型可用于实际,模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能为同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收起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