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巴蜀古镇形态特征及优化的研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
作者:
陈飞虎;廖建军;李晟
期刊:
建筑与文化,2017年(3):224-225 ISSN:1672-490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李晟; 廖建军; 陈飞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空间句法;巴蜀古镇;黄龙溪;空间形态
摘要:
巴蜀古镇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化,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古镇独特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分析影响巴蜀地区典型传统古镇黄龙溪的空间构型以及景观变迁的因素为例,运用基于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和凸空间分析法,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体空间构型特征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寻求其内在发展秩序,得出旅游开发背景下巴蜀地区典型传统古镇的空间形态结构的优化发展策略。
语种:
中文
展开
李晟钢笔写生作品
作者:
李晟
期刊:
大舞台,2015年(12):259 ISSN:1003-1200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晟]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李晟;写生作品
摘要:
李晟,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语种:
中文
展开
当代乡土审美语境中的农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
陈祖展;李晟
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118-121 ISSN:1673-075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陈祖展; 李晟] 南华大学
关键词:
乡土审美;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
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城市强势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农村陷入生态困境与审美误区,“千村一貌”与城乡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乡土审美语境面临挑战。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应吸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以当代农民为审美主体,既要尊重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的愿景,体现时代气息,又要传承乡土文化与精神,保持地域特色,留住乡愁。
语种:
中文
展开
李晟风景速写作品
作者:
李晟
期刊: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年(8):154-154 ISSN:1003-259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晟] 南华大学
摘要:
<正>~~
语种:
中文
展开
李晟作品
作者:
李晟
期刊:
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6):188 ISSN:1674-9286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晟]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李晟;风景速写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产业转移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作者:
王志远;廖建军;李晟
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122-126 ISSN:1673-075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王志远; 李晟; 廖建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转移;衡阳市
摘要: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宿根花卉园林应用新优种筛选及评价方法
作者:
李晟;彭重华;秦俊
期刊:
北方园艺,2015年(1):90-95 ISSN:1001-000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彭重华; 秦俊; 李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宿根花卉;层次-关联分析法;评价筛选;株洲
摘要:
为构建适合株洲及相似地区的宿根花卉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体系,以期筛选适宜种类及品种筛选与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80种宿根花卉为试材,从生态适应性、观赏性、园林节约型应用潜力3个方面选取27个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关联分析法筛选宿根花卉新优种。结果表明:27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中分布范围、抗病虫、繁殖系数、耐旱、花期及绿期6个因素总排序权重相对最大,分别为19.7%、12.0%、10.6%、8.0%、6.7%、5.5%。根据对80个株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优选出32种适合于株洲市及相似地区应用推广的新优宿根花卉;应用层次-关联分析法,可以较客观的对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快速有效的筛选出具有推广前景的种类及品种,以期为宿根花卉优选提供一种理论方法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李晟作品选登
作者:
李晟
期刊: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年(8):2 ISSN:1003-259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晟] 南华大学
关键词:
作品选登;李晟;博士研究生;林学专业;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南华大学
摘要:
李晟,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语种:
中文
展开
改革实践教学促进设计艺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
李晟;廖建军;杨喜生
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24):89-90+93 ISSN:1007-007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杨喜生; 李晟; 廖建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设计艺术;实践教学;创新人才
摘要:
通过对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在设计艺术教育史上取得较大成效的包豪斯学院的理念以及当代德、美两国实践教学的经验,提出了针对设计艺术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实践型师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几个方面的改革策略。
语种:
中文
展开
禅宗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作者:
李晟;彭重华;秦俊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1):7090-7091+7098 ISSN:0517-661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彭重华; 秦俊; 李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禅宗;文人士大夫;古代造园艺术
摘要:
简述了禅宗的思想核心;分析了禅宗对文人士大夫思想及审美观念的影响是导致造园观念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论述了禅宗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促成了城市私家宅园的兴盛,有限物质空间构建无限精神意趣,园中置石、赏石成为风尚,从"模山范水"的"意象"追求走向"心造其境"的禅意"意境"追求。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
作者:
李晟;杨喜生;廖建军
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17):6-7+9 ISSN:1007-0079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杨喜生; 李晟; 廖建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国外大学教育;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大学教育国际化
摘要:
从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国际化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提出我国的大学应不断改革创新,借鉴国外大学的教育经验,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并针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水文化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
作者:
李晟;彭重华;陈祖展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2):7502-7504 ISSN:0517-661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彭重华; 李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水文化;“美丽乡村”;景观
摘要:
分析了乡村与水、水文化的关系,阐述了水文化的特征及功能,论述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传承水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应以水文化中的艺术观念、生态观念作为指导,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保护与传承原有水文化公共场所.
语种:
中文
展开
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陈月华;李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2):143-145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李晟] 南华大学;[陈月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策略
摘要:
通过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我国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借鉴创业教育已取得较大成效的美、日两国的理论及经验,提出了针对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创业社会环境、创业平台及创业信息、创业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及教学方法几个层面的培养策略。
语种:
中文
展开
持续高温天气下衡阳市园林植物损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
李晟;方明;廖建军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9):6237-6238+6240 ISSN:0517-6611
作者机构:
[李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方明; 廖建军]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持续高温天气;园林植物损伤;原因及对策
摘要:
调查了在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下衡阳市20种园林植物的损伤状况,对6种严重受损或中度受损的园林植物做了不同光照环境下的损伤统计;分析了持续高温天气下园林植物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策.结果表明,强光照环境下植物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弱光照环境下;持续高温天气下园林植物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逆境胁迫超过了植物自身的调控能力,从而造成各种热害症状;园林植物的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应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树干涂石灰水、裹草绑粗麻布条等措施来应对持续高温天气.
语种:
中文
展开
长沙船舶厂工业遗址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作者:
李涛;夏蔚;李晟
期刊:
山西建筑,2013年39(17):8-10 ISSN:1009-6825
作者机构:
[李涛]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李涛]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规系,湖南衡阳421001;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11700;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规系,湖南衡阳,421001;[夏蔚] 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船舶厂;工业遗址地;改造设计
摘要:
对长沙船舶厂遗址地景观改造进行了研究,指出工业遗址地类案例应充分尊重场地原有文化积淀,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增减及夸张等手法进行修饰改造,以便更艺术地彰显场地精神。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土景观特征的“跨界”研究
作者:
李晟;陈祖展;方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7(1):126-129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陈祖展; 李晟; 方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乡土景观;跨学科研究;特征分析
摘要: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诸如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乡土历史及文化的漠视等问题。以"跨界"的途径从社会学、人文地理学、艺术学、生态学四个学科的角度分析乡土景观的特征可以得出:乡土景观是一复杂的综合体;乡土景观受乡土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且处于重要的变迁期;乡土景观是乡土文化的载体、美在顺应自然、美在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碳氧平衡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研究——以长沙城区为例
作者:
廖建军;王志远;李晟
期刊:
中外建筑,2013年(6):68-70 ISSN:1008-0422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王志远; 李晟; 廖建军] 南华大学
关键词:
碳氧平衡;绿地系统;生态规划;长沙城区
摘要:
基于生态格局安全,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留一定量的生态绿地系统,以使释氧吸碳过程与碳排放取得平衡。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氧平衡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缺口指标,以指导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计算模型对长沙城市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处理,寻找长沙城区2000年以来的城市碳排放足迹,得出城市碳排放总量和碳吸收量,找出长沙城区目前碳平衡缺口情况。从控制碳排放、优化生态格局、保护生态资源、建立生态廊道、增强碳汇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策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
方明;李晟;廖建军
期刊: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4(5):135-136 ISSN:1674-5884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李晟; 廖建军; 方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园地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
目前的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改革现行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为社会培养更加全面实用的景观设计人才;
语种:
中文
展开
谈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研究
作者:
方明;李晟;王宽
期刊:
山西建筑,2012年38(29):9-10 ISSN:1009-682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李晟; 王宽; 方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景观;习俗;旅游;变化
摘要:
非物质文化景观所涉及的范畴相当广泛,就民俗文化、娱乐习俗、语言景观、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揭示对城市化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抢救、整理和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构建新农村和谐人居环境模式研究
作者:
陈祖展;李晟;方明
期刊:
山西建筑,2011年37(11):1-2 ISSN:1009-6825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规系,湖南,衡阳,421001;[陈祖展; 李晟; 方明] 南华大学
关键词:
新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对策
摘要:
详细归纳了目前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对策,并对新的建设模式作了探讨分析,从而实现新农村人居环境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语种:
中文
展开